家政服务部
0551-62608380 62606562
62609159 62608383 62608491
母婴护理部
0551-62608135 62608385
育婴部
0551-63468543
回访部
0551-62608381 62608915
关于宝宝辅食添加的10大误区!
宝宝能吃辅食了,对于宝宝的成长来说,是一个值得记录的里程碑!那么先吃什么,什么时候吃……这些对新手爸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,因为谁都没有经验。下面我们一起说说辅食添加时常见的10大误区! 误区1.蛋黄和米粉,到底应该先加哪一个 过去,蛋黄多作为首选的辅食推荐。但事实上蛋黄中的铁很难吸收,吸收率仅3%,远低于瘦肉和动物肝脏(铁吸收率20%),所以蛋黄作为辅食添加只是添加瘦肉泥、肝泥的一个过渡。宝宝第1次正规添加的辅食应该是碳水化合物类,而非蛋白质类,所以易消化的婴儿米粉是添加辅食的首选。而且现在的婴儿米粉除了补充能量外,还额外强化了铁、锌、维生素等,营养相对较全面,又不容易引起过敏。因此,满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顺序为先加米粉,再加蛋黄每日自1/4个逐渐增加至1个。菜泥、果泥等也可以早期添加,但一般不作为正规的最初辅食。肉泥、肝泥也可以在早期尝试添加。 误区2.米粉与奶粉混合,用奶瓶吃,正确吗? 添加辅食由稀到稠,一开始的米粉冲调得非常稀,很多妈妈仍然使用奶瓶喂给宝宝吃。这样做也许会让家长的喂养工作方便不少,宝宝也吃的快些,多些。但给宝宝添加辅食的目的,不仅为了婴儿的营养,也为了促进婴儿的吞咽和咀嚼功能的发育。所以家长在喂养辅食时仍旧选择奶瓶,这是不合适的。 奶瓶喂养是通过吸吮而吞咽的过程,而碗勺喂养是通过卷舌、咀嚼然后吞咽的过程。 开始添加辅食的目标: 1、让宝宝开始适应各种各样的食物,以过渡到跟大人一样的饮食模式; 2、开始训练婴儿的卷舌、咀嚼式吞咽; 3、训练面部肌肉,为今后流利说话打好基础; 4、习惯用碗和勺,目的不仅在于进食方便,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的行为发育。 因此在开始添加辅食米粉等食物时就要开始训练宝宝改变摄食方式,习惯用小勺进食了。在辅食添加之初,为了保证宝宝饮奶量不下降,也为了让宝宝更喜欢米粉,常常会选择将米粉和奶粉混合在一起冲调喂养。这样的做法并无不妥,但妈妈需要注意以下两点:1.奶粉冲米粉的浓度不能太高;浓缩的营养成分会增加婴儿的胃肠和代谢负担,导致接受不良,不利吸收。如果宝宝因为吃了高浓度奶粉冲调的米粉引起消化不良,妈妈会误以为宝宝不适应米粉,会影响宝宝添加辅食的进度。2.保证奶量充足,总奶量至少达到500mL/天;如果添加米粉后,宝宝每天的总奶量能达到500毫升,那么不用奶粉冲调米粉也是可以的。 误区3.辅食中加盐、加糖?NO! 有些妈妈为了追求为宝宝制作更好吃的辅食,在制作辅食的过程中按照我们大人的口味加些调味品。但事实上,根据中国营养协会的《妇幼人群平衡膳食宝塔》建议,烹制婴儿辅食时是不要加盐,不要加调味品,少放糖。 原因是:1. 盐、调味品和糖几乎不能为宝宝提供营养成分,还会破坏宝宝稚嫩的味觉;2. 同时过多摄入钠离子也会给宝宝幼嫩的肾脏带来额外的负担;3.植物油例外,花生油、大豆油、玉米油、亚麻油、核桃油等植物油能为宝宝提供必需脂肪酸-亚油酸和亚麻酸。因此,1岁内宝宝辅食中不添加任何调味品。而植物油的添加量:7~12个月:每天 0~10克;13~24个月:每天5~15克。 误区4.喝完奶就吃辅食? 这个并没有绝对定论,还是要看宝宝实际情况:1.如果宝宝平时运动较多,胃口也不错,消化功能没啥问题;建议:妈妈可以将辅食放在两顿奶之间喂食,或者给宝宝吃完奶再加一点辅食。2.如果宝宝平时胃口不太好,经常有便秘、腹胀这些消化不良的现象。过近的就餐间隔、过于频繁的添加食物,会导致添加辅食时宝宝没有饥饿的感觉,对食物没有什么兴趣,吃的肯定也不会很香。宝宝上一顿的奶都还没消化,妈妈又要把食物塞给宝宝,也会给胃肠道造成负担。建议:喂奶之前,把相应的奶量替换为等量的辅食。总量保持不变。例如,11点左右宝宝原计划是要喝150mL奶。第一步:在喝奶之前先喂他米粉。从一、两勺开始(大约20mL)。第二步:吃好米粉以后再给宝宝吃奶,相应的把奶量减少一点,喂给宝宝130mL的奶。总量和原来一样多。等宝宝消化适应了,然后再逐渐增加米粉的量即可。 误区5.不喜欢吃辅食,还是以奶为主 宝宝6个月内,母乳可以满足宝宝所有的营养需要。但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,对能量、蛋白质、钙等矿物质的需要开始增加,光喝母乳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,缺少的那部分能量和营养素就要靠辅食来提供。所以我们一般建议在宝宝满6个月的时候添加辅食。开始添加辅食时,宝宝也许因为还不习惯食物,或者不习惯用小勺子吃东西,可能对辅食会有所抵触,这时候就需要家长有十足的耐心,慢慢引导宝宝习惯辅食,同时学习改变摄食方式。如果在该添加辅食的时候还在给宝宝吃奶,会有以下不利的地方:1.是容易因为营养不足而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;2.是会错过最好的学习改变摄食方式的机会,之后再教也会更困难。很多妈妈抱怨宝宝上幼儿园还把饭含在嘴巴里不咽下去,其实就是添加辅食时没有用勺子或是晚于6个月再加辅食引起的。 误区6.只吃米粉,不吃其它 虽然添加辅食都是从米粉开始,但毕竟米粉的营养成分还是比较单一,即使是营养强化米粉也仍然是以提供碳水化合物为主要目的。随着宝宝的生长,对于蛋白质,对于各种维生素,微量元素的需求也在增加,因此,在辅食添加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,从米粉,到蛋黄,瘦肉泥、肝泥,鱼茸等,逐渐丰富宝宝的食谱,营养也就更加全面了。 误区7.喜欢给宝宝熬各种汤喝 很多大人都认为老火煲出来的汤很有营养,甚至觉得营养都被烧出来了,都在汤里,所以吃肉不如喝汤,特别喜欢给宝宝熬汤喝。事实真的是这样吗?事实是汤里的营养真的很少,尤其是各种肉类煲出来汤。我们去吃鸡鸭鱼肉,最需要的就是里面的蛋白质,而很多的试验告诉我们,即使是长时间的炖煮,甚至是用高压锅炖煮,蛋白质的析出也非常有限,甚至连三分之一也不到。而汤里留下的更多是脂肪,还有少量的含氮浸出物。对宝宝来说还是实实在在的吃点鸡鸭鱼肉更加靠谱。 误区8.辅食都做成泥状、糊状,生怕宝宝噎到 早期添加辅食时,必须是汁状或糊状,以适应宝宝幼嫩的胃肠道。但随着月龄的增长,应该逐渐过渡到较软的固体(如煮蔬菜)、硬固体食物(如水果、饼干等),这样有助于锻炼宝宝咀嚼能力、胃肠消化能力等,更有利于乳牙的萌出。倘若一味坚持软、烂、糊、汁,孩子吃起来固然省力,但却会使宝宝咀嚼、消化能力发育落后,迟迟不能接受固体食物,并进而影响营养素摄取。我在咨询中遇到不少这样的情况,宝宝都2岁了,还只能吃米粥、果泥,而不能吃米饭、苹果块等纯固体食物。辅食添加不仅为了补充宝宝所需营养,还要训练宝宝咀嚼、口手动作、消化吸收,促进其神经协调活动。这是很多家长容易忽视的。应根据月龄主动锻炼宝宝吃更大块的食物。 误区9.吃不完的辅食可以下顿再吃 有些宝宝胃口不好,一次吃不完妈妈准备的食物。妈妈看着宝宝碗里剩下的食物,觉得倒了浪费,于是冷藏起来准备给宝宝下顿热热再吃。这种做法绝对不可取!宝宝碗里吃剩下的东西一定要扔掉,因为接触过宝宝嘴里或羹匙上的唾液后,唾液中含有大量的酶,会使食物里的细菌迅速繁殖,导致食物变质。对于宝宝食量少,但少量食物不好烹饪这种情况,妈妈可以一次准备上宝宝好几顿的食物,分开冷冻储藏,让宝宝能吃上好几天。分开冷冻也许避免了之前所说的食品安全问题,但其实冷冻的辅食冷藏时间越久,营养流失越严重,所以建议还是给宝宝吃新鲜食物。 误区10.只给宝宝用橄榄油烧菜 宝宝脑细胞的发育增殖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开始了,一直延续到出生后的一年,特别是出生后的六个月内是高峰期,这段时期Ω-3,Ω-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宝宝的脑细胞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。所以食用油的选择也很重要呢。 橄榄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确很高,但其组成主要以Ω-3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,Ω-6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。相反的平时我们所用的最普通的大豆油其Ω-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和Ω-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更接近人体的需要。因此从营养的角度并不因为橄榄油贵就是好,多种烹调用油交替使用反而营养价值更高。 另一方面,宝宝辅食添加一般从6个月开始,这时候已经过掉了宝宝脑发育的第一个高峰,从这个角度来说,各类营养素的合理配比才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,而不是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在“油”上,更不应该因为某种油比较健康就过多的使用。 |